你對「糖尿病」了解嗎?

日期:
2020-06-28
你對「糖尿病」了解嗎?

糖尿病是一項慢性代謝性疾病,很多患者感受不到明顯的症狀,但是如果放任不管,引發的併發症往往相當棘手。

糖尿病的併發症大都是血糖控制不佳引起的,所以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是要遵從醫師的指示服藥或施打胰島素,加上維持良好生活習慣,多運動、不菸不酒、清淡均衡飲食,血糖才可以獲得有效控制。

目錄

糖尿病怎麼造成?

人體會將每天吃的食物轉化成血糖,來維持身體機能。在正常狀況下,食物所產生的葡萄糖會進入到血液裡,胰臟會分泌胰島素來幫助葡萄糖進入細胞,成為細胞的能量。

什麼是糖尿病?
糖尿病的成因有兩種,一種是胰臟無法分泌胰島素,導致葡萄糖無法進入細胞;另一種則是細胞對胰島素不敏感,無法完整吸收葡萄糖,這兩種情況都會導致葡萄糖一直滯留在血液裡,形成「高血糖」的狀況。

剛開始出現這樣問題時,胰臟會更努力分泌胰島素,期盼細胞多多利用,但時間久了之後胰臟也累了,很難再釋放出更多的胰島素,血糖也就更居高不下。

糖尿病的四種種類

糖尿病的四個種類

第一型糖尿病源自體內免疫系統異常,抗體變得不分敵我,開始攻擊製造胰島素的胰臟β細胞,造成胰臟無法分泌、或只分泌少量胰島素。

第一型糖尿病發病年齡通常在30歲以下,其原因可能是遺傳和環境因子共同作用的結果。病患人數相對較少(約佔總病患人口5%以下),患者會有體型消瘦、體重減輕、多尿、常感到口渴等明顯症狀,需長期施打胰島素控制病情。

超過九成的糖尿病患屬於第二型糖尿病,患者在患病初期往往沒有症狀,通常是長期患病導致身體變化,或產生糖尿病併發症時,才驚覺被糖尿病纏身。

此類糖尿病具有遺傳性,患者通常大於40歲,且經常有肥胖的外在特徵。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常因不良的生活習慣(如嗜酒、吸菸、不愛運動、飲食重口味等),造成身體對胰島素產生抗阻作用或胰島素分泌量下降。為了控制病情,除了施打胰島素或服用藥物外,也必須要改變生活習慣。

約有5%的婦女在懷孕時,會出現暫時性的糖尿病症狀,其原因是體內荷爾蒙的變化,使細胞對胰島素產生阻抗,但病症通常會在產後消失。

要注意的是,如果母親在懷孕時罹患妊娠糖尿病卻沒有妥善治療,間接會使胎兒呈現高血糖狀態,提高胎兒先天畸形、死胎、巨嬰症的機率。

曾罹患妊娠糖尿病的婦女,有15%至50%在未來會罹患第二型糖尿病,如果曾在懷孕時罹患妊娠糖尿病,應在產後定時檢測血糖。

另有少數糖尿病案例是由胰臟疾病、內分泌疾病、藥物等因素所引起。

糖尿病常見症狀

糖尿病常見症狀
  • 尿的多:當體內血糖濃度過高,腎臟會將無法利用的糖分排入尿液,連帶排出大量水分,造成頻尿與尿量多。
  • 喝的多:由於腎臟排出大量水分,患者容易感到口渴,需要經常喝水。
  • 吃的多:葡萄糖是細胞的能量來源,當胰島素無法充分發揮媒介作用時,細胞獲得的能量就會下降,患者因此常感到飢餓,需要大量進食。
  • 體重下降:同樣與細胞有關,當細胞無法以葡萄糖作為能量來源時,它們便會轉向攝取體內的脂肪以補充能量,患者因而體重下降。

以上警訊通稱糖尿病的「三多一少」,除此之外,糖尿病患也可能會有容易疲勞徵兆,如果有出現這些症狀可以去醫院檢查或者是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。

那我們要如何判定罹患糖尿病的血糖高低
若以下其中一項指標超標,醫生會判定已罹患糖尿病:

糖尿病指標一覽

預防糖尿病的原則有

如何預防糖尿病

少油,少糖,少鹽,多纖維,定時定量。是正確飲食對重要的黃金原則,只要遵守這原則,就可以遠離疾病。

過去的研究發現,肥胖是造成第二型糖尿病最重要的因素,1993到1996年的台灣國民營養調查發現當BMI (身體質量指數) 上升1單位,糖尿病發生的機會就增加. 因此對於肥胖者來說,不管有無糖尿病,減重對於血糖的改善或是預防糖尿病的發生,都有非常重要且明顯的效果。

高血壓和高血脂症都是糖尿病發生的危險因子,應該規則治療和追蹤;此外,有一些慢性病如慢性肝炎或慢性胰臟炎,也會造成血糖不穩定或代謝異常,也要小心。

定期的追蹤檢查是非常重要的,除了40歲以上每年應有定期的健檢外,如果發現腹部肥胖男生腰圍超過90公分,女生超過80公分者,或是超出理想體重10%者就是新陳代謝症候群的高危險群,應注意血壓、血糖、血脂的監測。

運動不但可以消耗過多的脂肪,可以增加新陳代謝率,並加強心肺功能和增加肌肉的強度,對於保護心血管和血糖的代謝都有許多好處。

【預防重於治療】,平時養成好習慣,且規律的飲食及運動,並定期做健康檢查,就可以過一個健康並遠離疾病的『樂活』生活!

糖尿病曾經是個絕症,直到20世紀才由班丁醫師發現用胰島素控制病情的方法,因此國際糖尿病聯盟將班丁醫師的生日的11月14日定為「聯合國世界糖尿病日」。

參考資料: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

分享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