移工總人數突破84萬 失聯逼近10萬製造業上半年增近1.3萬 年增13.4%
【外勞社記者劉達寬2025年7月23日報導】
勞動部公布最新移工人數統計,至6月底為止全臺移工總數為84萬4,587人,其中受聘僱者為74萬2,254人,入境後尚未完成聘僱者3,084人,通報失聯後尚未出境者9萬9,249人,逼近10萬大關。
從開放項目來看,3K行業專案32萬797人,製造業兩年期滿重整1萬3,336人,(製造業)附加移工13萬3,579,屠宰工作1,913人,臺商回臺投資案660人。
受雇從事農、林、牧或養殖漁業工作的移工9,154人,外展農務移工2,411人,船員9,133人;政府重大公共工程移工約2萬人,重大投資營造業(民間)3,989人,一般營造業9,146人。
養護機構看護工1萬6,019人,多元陪伴照顧服務工作(鐘點移工)11人,家庭看護工20萬139人,家庭幫傭1,965人。
以國籍來看,印尼移工達到31萬1,854人,越南移工29萬762人,菲律賓移工16萬9,217人,泰國移工7萬2,752人。
觀察今年上半年製造業移工的變動趨勢,3K專案增加4,399人,製造業期滿或轉換重新申請增加198人,附加移工增加8,283人,屠宰業略減119人,臺商回臺投資案聘僱的移工則在600-700之間浮動。整體而言製造業移工今年上半年增加1萬2,722人,相較於去年同期增加1,500人(增幅13.46%)。
就行業別觀察,仍以金屬製品業(10萬6,617人)、電子零組件業(7萬8,198人)、食品及飼品業(4萬1,186人)、機械設備製造業(3萬8,799人)、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(2萬6,836人)的移工人數最多。
與去年同期相較,食品業和金屬製品業移工人數雖分別增加8百與1千5百人,但與去年上半年的擴增的人數相比減少逾5成;紡織業、基本金屬製品業、汽車業上半年減少1百人到3百人,基本金屬製品相較於去年同期增加3百多人,落差近5百人。
而另一方面,電子零組件業上半年移工人數增加逾5千人,較去年同期增幅1.2倍;電腦、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增加3,147名移工,相比去年同期大增18.6倍;機械業今年上半年增加932名移工,對比去年同期也有超過1.5倍的增幅。
若依據財政部最新分析報告,今年上半年主要出口貨品表現,資通產品(63%)、電子零組件(22.2%)受惠於AI商機大幅成長,電機產品、光學及精密儀器、機械、基本金屬及其製品增幅介於2.2%至12.2%之間;塑橡膠製品、紡織品年增率約-6%,運輸工具出口減幅2.2%。
各業出口表現與上半年移工人數變動大致吻合,但仍有少部分行業出現落差,也仍需觀察關稅稅率確定、出口動能趨緩的後續效應。另外,目前以臺商回臺方式聘僱移工人數僅6百多人,部分業者已回歸3K5級,行政院日前通過投資台灣三大方案再延3年,未來是否因國際供應鏈重組而再有臺商回歸,可列為觀察重點。
內政部近期縮短一般營造業移工雇主資格認定函效期至90天,也開放中階、扣減許可人數管制期滿再申請資格認定;但同時也有房市降溫、信用管制等因素。6月底移工人數9,146人終於突破總額6成,上半年增加約千人。
農業移工部分,今年上半年農、林、牧或養殖漁業工作移工增加1,715人,外展農務移工略增163人,兩者合計近1千9百人;若與去年同期比較,增加幅度略減3成,但也已接近1萬2千人。5月農業移工新制上路,總額增至2萬名且新增類別,下半年人數增加幅度是否再趨緩,也值得注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