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籍人士涉詐自2022年後激增 立委建議離境或失聯即凍結帳戶
【外勞社記者劉達寬2025年11月13日報導】
近期檢警大動作掃蕩跨國詐團,外籍人士在臺涉詐、遭遇詐騙狀況也受到關注,立委建議針對離境或失聯移工帳戶,應直接列入警示或凍結。
立法院內政委員會13日邀請內政部、財政部、數位發展部、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、交通部就「普發現金一萬元之跨部會防詐及查緝作為」進行專題報告,並備質詢。
立委蘇巧慧質詢時指出,近期柬埔寨詐騙集團受關注,涉入案件的外籍人士不少,詐騙案件的跨國因素已成趨勢,近10年在臺外籍人士涉詐也從2015年的118件、74人,增加到2024年的4,331件、1,862人,尤其2022年後案件數和人數快速上升。
蘇巧慧指出,目前犯罪類型更形複雜,外籍人士犯罪有幫派化狀況,也不只詐騙臺灣人,甚至是移工也遭詐騙。她建議如移工入國一站式關懷或是僑外生來臺,內政部應可更主動提供防詐相關資訊。
警政署副署長李文章表示,資訊科技發展國界概念模糊化,也助長跨境犯罪愈來愈高。警政署透過駐外聯絡官,跟犯罪頻率較高的鄰近國家形成打擊犯罪共識,也持續尋求加入國際刑警組織。內政部次長吳堂安也承諾會再加強針對外籍人士宣導、跨部會協助。
針對移工電信門號、金融帳戶遭詐團利用作為人頭帳戶,立委王美惠建議應在移工期滿返國或是失聯後,就通報銀行已離境或失聯,加以限制,而不能在銀行發現帳戶有異常活動時才處理。
立委麥玉珍也提出類似建議,她表示近年詐團利用移工不了解法規,以其帳戶犯罪或招募其擔任車手,甚至出現免費sim卡攤位、非法匯兌或是收購離境帳戶等現象,應於離境或失聯後即將其門號或帳號列入警示或凍結。
李文章表示,針對移工、新住民和持觀光簽證來臺的外籍人士涉詐或遭詐,警政署都有相關統計、掌握情資,也結合如工廠雇主等加強宣導。刑事局則補充,針對電信門號和金融帳戶,業者已與移民署介接資料庫,也會再設法阻絕車手離境。







